[ASH2015]李军民教授点评: IDELA联合BR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CLL获得突破性成果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5/12/5 20:30:21  浏览量:23984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Idelalisib(IDELA)是首个用于临床的PI3Kδ抑制剂。目前,Idelalisib联合利妥昔单抗用于复发性CLL的治疗,并作为伴有17p缺失或TP53突变,且不适合常规治疗方案患者的一线治疗。在2015美国血液协会(ASH)年会召开前夕,其中一项关于IDELA联合BR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CLL的临床研究获得了突破性成果,被评为8项血液学领域的重大临床研究(later breaking abstracts)之一。本刊第一时间连线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主任李军民教授,请他对此项研究的结果和意义进行特约点评。

  既往的临床经验认为Idelalisib是存在17p缺失或者TP53突变而无法接受化学免疫治疗的CLL患者的一线治疗手段,但该药在无17p缺失或TP53突变的CLL治疗中的地位尚未得到确立。

 

  由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牵头完成的这项多中心、III期临床、双盲、随机对照试验则发现:Idelalisib联合BR方案(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CLL优于现有的BR方案,其结果获得数据监察委员会的推荐而提前破盲,疗效显著。

 

  研究共纳入自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期间的416例复发难治性CLL患者,他们之前均接受过以苯达莫司汀为主的嘌呤类似物或CD20单抗的治疗,并在治疗后36月内出现疾病进展。该研究对患者在BR方案基础上联合应用Idelalisib药物或安慰剂,治疗6个疗程,主要观测终点为PFS和OS,中位随访12个月。高危组患者定位为存在17p缺失或TP53突变、无IGHV突变及原发难治。

 

  结果在406例受试者中,男性患者占76%,65岁以上患者占42%,Rai分期III/IV患者占46%,伴有17p缺失或TP53突变患者占32.9%,无IGHV突变者占83.2%,难治患者占29.8%。意向性分析显示:Idelalisib+BR、安慰剂+BR两组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23个月和11个月,其结果在高危染色体异常患者及原发难治性患者中存在一致性。而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安慰剂组3级及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45.9%、贫血为12%,3级及以上腹泻发生率为1.9%,肺炎0%;相比之下,Idelalisi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3级及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59.9%、发热相关性中性粒细胞减少20.3%,3级及以上腹泻发生率为7.2%,肺炎1.4%。在肝功能损害方面,3级及以上的ALT升高见于21.3%的Idelalisib组患者和2.9%的安慰剂组患者,AST升高率为15.5%/3.3%。

 

  该研究结果显示:Idelalisib联合BR方案具有明显优势,可减少患者疾病进展及相关死亡风险,提高患者PFS及OS,上述结果与之前的研究有较好的一致性。更可贵的是,该方案同样可以使伴有高危染色体异常及难治性患者收益,有望开启复发难治性CLL治疗的新局面。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该研究中有32.9%的患者存在TP53突变或17p缺失。为了更好地证实该药对无17p缺失或TP53突变的CLL患者中的作用,需对此类患者单独分组进行对照分析才更具有说服力。该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形式,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研究的偏倚,然而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选取的是既往使用苯达莫司汀及利妥昔单抗后治疗失败或复发的患者,通过研究可以看到,对于既往治疗失败的患者使用苯达莫司汀及利妥昔单抗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仍可达到近一年,虽然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更显著,但由于更深的免疫抑制和药物毒性的累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也有所提升。另外,靶向药物的价格不菲,对于社会的医疗成本及患者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都带来不小的压力。

 

  因此,该研究虽然肯定了Idelalisib的疗效,但如何在难治复发性CLL患者中,尤其是无17p缺失或TP53突变的患者中筛选出对Idelalisib治疗获益人群是下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原文链接:Andrew D Zelenetz, Tadeusz Robak, Bertrand Coiffier, et al. Idelalisib Plus Bendamustine and Rituximab (BR) Is Superior to BR Alone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Refractory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Results of a Phase 3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Abstract Number: LAB-5)

 

  专家简介:

  李军民,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主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会长。1987年毕业于苏州医学院医疗系,1992年获得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血液专业硕士学位。曾于1996年和2001年分别赴法国巴黎血液和血管研究所和美国M. D. Anderson肿瘤中心进修学习。长期从事血液专业的临床医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白血病和淋巴瘤)以及血液免疫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较深入研究和丰富临床经验。

 

版面编辑:张楠  责任编辑:付丽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ASH李军民 IDELABRCLL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