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访谈>正文

SG-BCC 2021圆桌会丨李曼、王坤、宋国红教授共议ER+早期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变与不变”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1/3/22 11:18:37  浏览量:22977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第十七届圣加伦国际乳腺癌大会(SG-BCC 2021)即将于欧洲中部时间(CET)2021年3月17日~3月21日以线上会议形式召开。《肿瘤瞭望》特邀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曼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王坤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宋国红教授就ER+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进展及临床诊疗策略进行了讨论。

 

ER+早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时间及耐药情况

 

李曼教授:对于绝经后的ER+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持续多久获益更大?5年or10年或者更长时间?哪些人群能从延长治疗中获益?


王坤教授:综合MA17.R、DATA、NSABP-B42、IDEAL以及SOLE等关于内分泌延长治疗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对于淋巴结阳性的ER+乳腺癌患者会从延长内分泌治疗中获益,其他因素包括Ki-67高表达,组织学分级Ⅲ级、脉管癌栓等也是是否进行延长治疗需要综合考量的因素。


宋国红教授:除淋巴结阳性等高复发风险是决定是否延长治疗的因素外,还要考虑ER表达强度的高低,即内分泌治疗敏感性的问题。比如说ER/PR表达在1%~9%的患者,即使淋巴结阳性,我可能不会建议进行延长的内分泌治疗。对于ER表达有较高丰度的高危患者,具体如何延长还要考虑患者既往用药的疗效和耐受性,可以沿用既往的内分泌治疗方案也可以对药物进行转换治疗,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会有更多的数据去呈现延长治疗的最佳选择。


李曼教授:目前,较多研究对内分泌持续治疗时间进行了探索,结果显示,需要进行延长治疗的还是复发风险较高的患者。对于这部分患者,我们今后还需进一步证明其是否能够耐受长疗程的内分泌治疗,并从中获益。


李曼教授:内分泌耐药也是患者治疗中不可避免的话题,一旦患者出现内分泌耐药,我们应如何应对从而逆转内分泌耐药?对于这些可能出现耐药的患者,有无生物标记物对其生存结果进行预测?


宋国红教授:内分泌治疗耐药的机制有很多,涉及到基因突变、蛋白组学水平的改变、表观遗传学水平的改变等,如何筛选出内分泌耐药的人群是非常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Ki-67的持续升高能够提示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耐药。对于晚期患者,增加靶向药物如CDK4/6抑制剂、PI3K抑制剂、mTOR抑制剂、AKT抑制剂等联合治疗均显著改善耐药患者的PFS。


王坤教授:内分泌治疗的作用机制主要是诱导肿瘤细胞周期停滞,且需要长期的治疗,这个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出现内分泌治疗的耐药。如,PI3K/AKT/mTOR通路的改变,其中这三个位点目前有相应的药物去进行逆转耐药;ESR1基因的突变也是晚期HR+乳腺癌患者发生AIs耐药原因之一,氟维司群对此类患者仍然有效;对细胞周期进行抑制的CDK4/6抑制剂以及涉及表观遗传学的相关药物西达本胺等也能也可以起到逆转内分泌耐药的作用。


李曼教授:内分泌耐药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相信随着表观遗传学及免疫组学等研究的不断进展,我们对内分泌耐药的机制认识的会更加清晰,一些特异性靶点的生物标记物也会对临床起到越来越明朗的指导作用,从而可能逆转内分泌耐药。

 

上一页  [1]  [2]  [3]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卢宇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