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快讯>正文

[SIBCS2017]余科达教授:求同存异,关于乳腺癌延长内分泌治疗的讨论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7/11/1 14:39:03  浏览量:22175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肿瘤瞭望: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正努力打造成为亚太地区乳腺癌学术交流的平台,向世界传递亚洲声音。第12届SIBCS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余科达教授与国内外同道对乳腺癌延长内分泌治疗等话题展开了交流讨论,《肿瘤瞭望》有幸邀请余科达教授进行回顾。

SIBCS向世界传递亚洲声音
 
每年一届的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已迎来第12届,从最初约300-400人到本届达3300人的参会人数,SIBCS的会议规模在目前全球乳腺癌学术会议中可排到前三甲的位置。今年的大会除了邀请国内外乳腺癌领域的学术领头人(Principle Investigator,PI)到场,还特别开设了中青年学术讨论专场会议。乳腺癌研究领域的PI对目前各研究进展做了高屋建瓴的汇报介绍,而中青年专家则侧重对临床实践中所遇问题进行解析和辩论。
 
此外,SIBCS也致力于扩大学术影响力,从拓展港澳台,到吸引日韩专家学者参会交流,努力将SIBCS打造为亚太地区乳腺癌学术交流的平台,向世界传递亚洲乳腺癌研究进展的声音。
 
延长乳腺癌内分泌治疗需要求同存异
 
本届SIBCS设置了两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话题,一是对可手术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是否优先选择新辅助化疗联合靶向治疗;二是经过标准5年内分泌治疗(芳香化酶抑制剂AI)的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是否需要延长AI治疗。这两个议题虽然有非常迫切的临床需求,但是国内外还缺乏特别充分的循证学支持,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学术争论和交流能获得一些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建议。
 
我和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郝春芳教授也特意对其中内分泌延长的问题进行正反两种角度的讨论,最终在学术上达成某种“妥协”。这种妥协并不是对是非真理的妥协,而是在两种极端的答案中,找到可供临床医生操作实施的平衡点,在最大化延长治疗疗效和最小化毒副反应上,取得一个相对折衷的个体化优化选择。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需要加减得当
 
虽然我们目前不断追求外科“减法”和化疗“减法”,但是我们似乎对内分泌的“加法”觉得理所当然。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将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简单地处理为从5年疗程延长到10年或15年,更需注意“加中有加”和“加中有减”。
 
所谓加中有加,对于具有显著远期高危风险的患者,既考虑增加药物强度,将TAM转换为AI以达到更有效的治疗结果,也可以延长用药至10年,甚至在完成10年AI治疗后,继续延长到15年,这对某些特别高危患者是合理的。但是,我们也要讲究“加中有减”。不可否认,虽然内分泌治疗药物较为柔和,但长期的用药下仍然会产生一定的药物副作用。为了把握这个平衡,临床医生需要斟酌患者的具体病情,仔细评估患者是否存在高危复发风险和明确的治疗敏感性,对那些潜在获益不大的患者,果断取消延长用药或者适当延长到7-8年即可。有无高危风险,不应该成为判断延长内分泌治疗与否的唯一因素,还要准确判断内分泌治疗的敏感性,治疗有效,才有其使用价值。例如,三阴性乳腺癌确实非常高危,但是进行内分泌治疗是无效的,更遑论延长治疗。同样,虽然都是ER阳性乳腺癌,但1%的阳性与100%的阳性的内分泌敏感性完全不一样,我们难道也需要对1-10%这些表达很低的ER阳性乳腺癌进行延长吗?
 
专家简介
 
余科达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行政副主任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副主任医师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评审
香港研究资助局Research Grants Council 评审
《Lancet Oncol》《Cancer Res》《中国肿瘤临床》等国内外肿瘤学知名期刊同行评审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彭伟彬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余科达

分享到: 更多